网页设计 » 视觉设计 »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发表于: 视觉设计. 评论
Sponsor

输入框是对交互设计知识的一个系统反映。设计本质上是两点:向对方传达什么样的信息(目的),根据目的采用合适的设计手法。

输入框作为交互的典型情景,设计师需要用户做什么,以及如何引导用户愉悦地进行递交信息。最重要的是想用户之所想,并且恰当地解决本应由设计师解决的,而不是交给用户做的事情,比如验证码自动验证,而不是用户输完固定格式的验证码还要点击递交;长字符信息根据格式分块,比如银行卡帐号按4位数分块,让用户辨识自己输入的帐号信息。

设计达人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基于输入框的交互设计进行输入反馈的逻辑梳理,让设计师理解用户共识心理之于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其实设计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复杂,只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做到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想用户之所想,减少冗余的步骤、明确清晰的引导和反馈,做出的设计不会​差到哪里去。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对于「输入框」的解析,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文章都讲得很不错。但是为什么它总是被拿出来说,却又总是说不完呢?​

主要是因为它所承载的内容正好反映了交互设计的各种知识。

比如如何输入,输入前要注意什么,输入的过程中要如何校验,输入完成会有哪些反馈。这一串内容其实就包含设计师设计一个功能时,所需要注意的所有信息了。

类比用户使用功能前,如何清楚地知道这个功能的使用方式;使用过程中,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使用完成后,如何快速地得知结果。

所以针对「输入框」这个问题,我想着还是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具体聊聊「输入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的「正向逻辑与逆向逻辑」。

一、输入框的组成部分

通常一个「输入框」包含的内容有两种,载体、文本。但随着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复杂化,输入框的内容也逐渐变得更为丰富,现在也包括了图标。

细分下来是这样的:

  • 文本:包含标题,占位符,帮助,反馈;
  • 载体:文本框;
  • 图标:展示型图标,操作型图标,反馈型图标。

虽然输入框在随着场景的变化而越发丰富,但内容再怎么变化也基本离不开这三类。

接下来,我们对「输入框」做一个详细的拆解。

最常见的组合,就是文本框与标题的组合了。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样一个组合,至少能确保用户知道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什么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排版上需要注意多列内容如何进行正确展示才能在界面中显得更为和谐的问题,因为它也涉及到了用户的眼动行为。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上面两类,左图虽然左对齐,但是标题与输入框的间距从整体上看显得不够协调;右边采取了右对齐,但是标题与外框的距离又显得参差不齐。且用户在查看的过程中,会显得较为吃力。

所以出现了下图这样的组合: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但这样的组合也有问题,就是纵向展示空间变小了,上图能放下三个输入框,到这里就只能放下两个了。所以对于输入框展示形式的选择也很关键,如果页面内容较多,可选择水平排列的,但如果内容较少,就可以选择纵向排列的。

而当这两种状态都无法满足的某个场景出现时,也就出现了其它变化。也就是把标题内嵌,作为「占位符」来使用。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种方式虽然节省了空间,但只要用户点击输入框后,就看不到标题了。很多用户会习惯性点击输入框,但往往会忘了标题是什么,再想返回去看,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其恢复再出现了。

所以又出现了这样的形式: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种展示形式的唯一问题就是点击后显示的标题太小,从而导致在展示类表单复查时难以阅读的问题。

到这里已经提到三块内容,文本框、占位符、标题,下面我们再来延伸一种:帮助。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由左图可以看到,占位符的作用相对较大,上面既可以代替标题,这里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帮助提示。但它不适合在文字较多的情况下来使用,如果文字较多,那么右图的展示形式会更可取。毕竟我们经常还能看到好几条帮助提示的输入框,就不适合用占位符来代替了。

说到这里可能需要理一下占位符,占位符的概念很大,不仅仅是占用某个位置,在占用的同时它需要提供自己的作用,因此除了代替标题,作为帮助提示,它还可以提供默认值。如姓名,可这样展示: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如果你玩游戏的话,现在很多手游刚注册登录后,会自动填充一个姓名,你可以选择替换,也可以就用这个自动填充的,比如我就是 @杭州彭于晏。

包括例如淘宝,在搜索输入框里,会自动填充一个商品,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搜索,也可以输入替换。这就是占位符作为默认值的作用。

当然,对于文本框来说,它也有几种不同的样式,比如: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类似的还包括验证码的输入。所以文本框的形式,也是需要依据需填写内容的变化而改变。

那么到这里,我们讲了文本框、标题、占位符、帮助提示,然后我们继续延伸,下面我们来聊字符限制。

每次讲到字符限制,很多人都会列举譬如微博,告诉读者在特殊场景下要做好字符限制,但现在微博已经不限制字符数,所以这里讲一个常见但很少人提及的隐性字符限制。

在大部分产品的登录注册场景里,当用户在输入手机号时,只要超过 11 位就会无法继续输入。这其实就是一种字符数限制,只是大家有了共识,所以并不惊讶为什么无法继续输入,甚至反而会觉得可以继续输入的产品做得不好。包括在手机号输入框里可输入英文字母,这就是没有做好输入限制的典型问题,它不仅是技术逻辑的基础认知,还是一种共识。

这就是一种以用户共识创建产品功能的例子了。

聊完文本与载体,我们再代入图标来看看。

图标可分为展示、操作、反馈三类。其中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就是展示类图标,我们通常用它代替标题: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比如电话、邮箱等较为容易表达的。但它也有弊端,就是用户个体认知差异,所以当出现这么一个内容时,你就没办法猜测这到底是昵称,姓名,还是其它什么。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因此,现在很多产品开始在输入框里去掉这类展示型图标。毕竟当它和标题文本一起出现时,也就显得多余了。

还有一类是反馈型图标,比如当我们填写完内容脱离输入框后,系统开始校验,并给出反馈的图标。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的一类图标是操作型图标,其中最为常见的还是要数「清除」了。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群友在群里提到说,现在有些产品,在密码输入框中的键盘回删效果跟点击清除按钮的效果一样了,这是不是有问题的?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在校验之前,键盘回删应该是删除上一个字母或数字;而在校验之后,回删与清除都是全部删除。因为密码大多是星号隐藏,所以校验过后再单个回删的操作就显得笨拙了,而且用户很难去数数说第几个错了。所以干脆就一键删除。但是如果还没检验,键盘回删就全部删除,那肯定是不对的。

回到手机号,因为手机号是正常显示不隐藏,无论校验与否,都不应该让回删与清除的效果变得一致,这不利于用户建立界面图标的使用意识,更不要说建立共识了。

所以虽然这里把输入框都拆解出来了,但是到具体内容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

当然,操作型图标还包括,语音、密码显示/隐藏等。所以操作型图标,是目前在输入框中见到最多的一类,但使用逻辑也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好好斟酌才是。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包括上面提到的帮助提示,通常在界面中空间不够,且又不能没有的情况下会做这样的处理: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到这里,各位应该能知道输入框所包含的内容,我再放一张大图总结下。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内容包括:

  1. 标题,应该始终可见
  2. 载体,文本框,样式可根据场景变化
  3. 占位符,可作为提示,也可以提供默认值
  4. 帮助提示,内容多可拆分,也可以融入操作图标中
  5. 反馈提示,有正确与错误两种
  6. 图标,分为展示型图标,操作型图标,反馈型图标
  7. 反馈型图标的一种

二、输入反馈的规则逻辑

拆解完「输入框」的架构,现在来聊规则逻辑,会更清晰。

反馈通常被认为是输入完成后的被动行为,但其实它还包括了输入前与输入中的用户行为提示与反馈的逻辑规则。

说人话就类似于,你走在路上,认出前面那个人是你朋友,所以你打算去打招呼;当你在打招呼的过程中,他会因为你的一系列举止做出回应,而不是等你打完招呼他才转过来看你,否则你的招呼他基本不会看到,更不可能给你任何回应;最后你打完招呼,他也会给你一个回应,这个回应可能是开心的,也可能是愤怒的(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你大学老师,你喊一句,嘿,孙贼~)。

输入反馈的规则逻辑也一样,有这么三个过程:输入前提示,输入中校验,输入后反馈。

输入前提示,很简单,看下面这张图: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里输入验证码,看到后知道我的手机接收到了一条验证码信息,这条验证码是 4 位数的,所以只要在这个位置输入这个 4 位数验证码即可。

当然,我上图采用的形式,已经剔除掉了一部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格式,位数。

输入中校验: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一次校验,因为我采用了这个形式,所以省略了一个内容,就是字母的限制输入,因此直接排除了这个情况。如果采用常规格式,允许用户输入字母,那么也可进行报错,但这样的设计挺反人类,所以直接限制掉会更好。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校验验证码是否正确就可以了。

最后如果成功,则直接进入下一步;如果失败,则给予反馈提示: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这里的反馈,在样式上要明确,且要清晰易懂:

  • 利用反馈文本让用户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 确保反馈文本清晰易读;
  • 也可以加上图标增强可读性。

题外话:这里经常会出现的一类错误是密码设置。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当密码设置完,焦点脱离输入框后,如果两个密码不唯一,要给两个输入框同时反馈错误显示,因为系统不能判定哪一个输入框的密码是正确的。在一些产品里,经常会看到给第二个输入框标注显示错误,这是不对的。

说完输入前中后的内容,我们再来细分下输入反馈包含哪些规则逻辑:

  • 验证内容是否为空
  • 验证内容是否违规
  • 验证内容是否包含在一定范围内
  • 验证内容的二次确认
  • 验证内容的格式
  • 验证内容的长度
  • 验证内容的唯一性

上述内容我相信在梳理框架的过程中大家已经大体理解,所以我举几条特殊的来说下。

第一条,有些输入框具有占位符,但是该占位符不提供默认值,仅是提示,所以提交表单等行为会不产生任何作用,这时候也需要有反馈提示,告知用户为什么没有任何作用。

输入框背后的输入反馈逻辑

很多人这里会犯得一个错误,就是提交表单后,输入框应该清除占位符,以便用户查看具体错误原因。

接着是验证内容是否违规。类似于我在微博把昵称改成我的公众号名称,是不被允许的,可能它已经成了品牌名称。

再是验证内容是否包含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地址的选择,某些功能只能指定某些地区使用,所以如果我在山沟沟,可能就用不了某个产品的某个功能。

其它几条较为简单,相信大家都好理解,我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要理解输入反馈的逻辑规则,首先要知道它的组成架构,然后理清输入前中后的信息,基本就能理解大部分内容。而特殊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了。

这里给各位留一个延伸。如果想研究「输入反馈」的交互规则,可以看一看《微交互》这本书,里面提及的「触发器、规则、反馈、循环与模式」的公式很好的解释了整个反馈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

三、小结

来个文章的小结:

  1. 反馈有三个节点,输入前提示,输入中校验,输入后反馈;
  2. 对校验的规则要熟悉并掌握,确保功能逻辑的合理性;
  3. 对错误给予合理提示。

通常来说,具体反馈要具体分析,本文虽然含盖点较全,但也不是说所有输入框都要依据这样的形式进行设计。而针对于具体功能的复盘,可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分析是否符合这里提及的要求。

作者:呆总丶,微信公众号:呆呆U理

推荐:查看最受欢迎的 301 个设计网站 → http://hao.shejidaren.com
交流:为设计新人提供的设计交流群,请加入UI设计交流群,分享经验、接单、求职、聊设计。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设计达人微信交流社区:shejidaren888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到你的微博、QQ群,并关注我们的微博,谢谢支持。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

{ 发表评论 }